业内人士介绍书画鉴定标准通常是画家用笔个性和习惯
文、图、表 记者郭晓昊
本期鉴定者:书画鉴定家、画家吴泰
鉴宝问答说明:读者可将藏品图片发至linlin@gzdaily.com进行咨询,务必选用高度清晰照片。本栏目所鉴定的作品均基于读者所提供的原照片,如需进一步鉴定需要观看实物。
读者:请专家为我鉴定这件陈树人藏品是不是真品,心中没有很大把握。
鉴定:从图片看,这件确实是陈树人的作品。不过,作品虽然为真,却有败笔——笔直的藤干。诚然,书画的真假有时候不在于好坏,真的未必一定写得好,假的也未必一定写得差。
那么书画的鉴定标准何在呢?答案就是作者用笔的熟练程度及其个性、习惯。这样靠人的目鉴要凭经验,而经验就要来自对原作者深入的了解,比如熟知其早、中、晚期的作品,习惯其写法等。另外,还要注意作者有哪些伪作,伪作的作者及其惯用手法。
旧时的职业画家迫于生计都不得已仿作古画。我曾见过一幅黄君璧临石涛的作品,画得非常好。我还曾见另一幅怀疑是黄君璧假的石溪,画得不错,可字与款都太草率,没有石溪的那种沉掘古拙,而印章也不对,造假者不可能“全能”。
孙先生几年前花高价买下了一幅落款、印章确真的黄宾虹晚年作品,作为“镇宅之宝”悬挂在家天天欣赏。然而几年过去了,随着他鉴定眼光的提高,他慢慢怀疑起这件作品了:“落款是80岁,但是当时画家的用笔习惯根本不是这样的。”藏家朋友一席话让他顿然清醒:“落款是80岁的,技法却是40岁的,东西肯定不对。”
尽信落款和印章易上当
“尽信落款和印章往往就要上当。”在广东精诚所至总经理陈绮雯看来,落款和印章一定要跟画结合在一起来作证,而用笔习惯更应该被作为鉴定的主要标准,“印章一样、落款临摹双钩,都不难,难的是一个艺术家创作的习惯和习气。”比如黄宾虹习惯用宿墨,跟当天磨的墨画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如果临摹他的人不知道,做出来的假画行家一眼就能断定为假。
陈绮雯认为,还可以从笔底的习气来作为评判的标准。她举例,如陈树人是居廉的入室弟子,21岁东渡日本留学,传统基础扎实,又颇受日本透明技法的影响,后从政绘画也不为谋生,作品没有铜臭味,笔性空灵、宁静、超尘脱俗、书卷气很足,这些都可以作为鉴定其作品的主要依据。
能书会画更利于鉴定书画
吴泰认为,鉴定要先树立“方法论”。过往老一辈鉴定家各施各法,给后来鉴定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以张葱玉、谢稚柳先生为代表的一派,抓住主要依据、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个人风格即人物特征、惯用手法、习惯,等于每个人的声音都有其特点,每个人走路的形态都不同。其次就是辅助依据,即印章、纸绢、题跋、著录、收藏印、装潢等。
“除此之外,收藏者还要多看假货,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另一种鉴定方法以徐邦达、刘九庵先生为代表,比较细致、深入了解各画家特征及造假案例,张葱玉先生所谓“既想知真,必须知假”,他们都特别强调辨伪与知真的问题。总结几十年看画经验,列举了摹、临、仿、代、改、造六种作伪的方法,强调知真与辨伪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把握书画鉴定的工作,并同时强调了旁证的作用。
另外,陈绮雯认为,鉴定书画最好是鉴定者本身能书会画,这对书画的笔法、画法、物理都能有通盘的理解。
收藏应学专业知识
审美往往受习惯影响。有的作品画家觉得好的,鉴定者却觉得不好。“因为绘画者多从技法看画,而鉴定者多从颜色、线条、笔画整体来看,所以有的画家觉得自己某一类作品好,却往往不被市场认可。”陈绮雯强调,收藏者不忘学习,结合专业知识,才能提高审美品位,收藏更好的艺术品。
“带着自己要自掏腰包的心态去学习、鉴赏、比较,把专家的意见当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