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古 > 考古论坛

中国古代宝座的造型与装饰工艺(上)

2013-11-26 18:27:27 来源: 新浪收藏 作者:
摘要:宝座是最高等级的坐具,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宋代宝座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从目前存世的宝座珍品来看皆为为凝聚帝王神思、巧匠妙艺之重宝,重厚硕大,做工精细,装饰瑰丽,极度富丽华贵,极具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图4 南宋《十六罗汉图・矩罗尊者》

图4 南宋《十六罗汉图・矩罗尊者》

  北宋《宋太祖坐像》上的宝座没有须弥座,类似宋式建筑中的平台式台基结构(等级次于须弥座台基),有高靠背和弓背形搭脑,搭脑和扶手皆出头作龙首。从造型和装饰上看,这是最素雅的宝座了,连束腰都省了,四面平齐,略饰云头和�门,简约、空灵而秀美(图5)。

图5 北宋 宋太祖坐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5   北宋 宋太祖坐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三弯腿式宝座见于南宋陆信忠《十六罗汉图・伐�弗多罗尊者》,罗汉床造型,围子类似古建筑中的“罗汉栏板”,板心饰缠莲纹,有卷云状搭脑的靠背,整体造型在“S”形腿足的衬托下显得华丽、别致而优雅(图6)。

图6 南宋 陆信忠《十六罗汉图・伐�弗多罗尊者》

图6   南宋 陆信忠《十六罗汉图・伐�弗多罗尊者》

  元代宝座沿承两宋规制,从结构、造型到装饰纹样都没有多大变化,基本保持了宋代木作工艺的风范。须弥座结构见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壁画《祈雨图》中的宝座(图7)。四足结构及其与须弥座组合结构的宝座在山西永济永乐宫纯阳殿壁画中有不少例子。

图7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元代壁画《祈雨图》

图7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元代壁画《祈雨图》

  时代可考的明代宝座实物,至今未见硬木所制,实物形象仅见于冥器,如洪武时期的釉里红宝座(图8),以及北京定陵中万历时期的两尊汉白玉宝座(图9、图10),定陵这两尊宝座虽然是用来陪葬的,但毕竟是万历皇帝和孝端皇后所用,结构和造型与当时宫中的宝座实物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图8 明 洪武 釉里红宝座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8    明   洪武  釉里红宝座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9 明 万历 北京定陵汉白玉宝座

图9    明   万历  北京定陵汉白玉宝座

图10 明 万历 北京定陵汉白玉宝座

图10  明   万历  北京定陵汉白玉宝座

  在没有御用宝座实物可考的情况下,最具代表性的资料莫过于帝王画像了,且看永乐、宣德、成化、正德这四幅皇帝标准画像(图11、图12、图13、图14),相邻二朝的永乐皇帝和宣德皇帝所御宝座属于一种风格,即弓背式搭脑,栏杆式靠背、扶手,高束腰四足带托泥形式,仅细部装饰和腿足造型不同而已,这种类型完全是宋、元风格的延续。稍晚的成化皇帝和正德皇帝所御宝座则属于另一种风格,与前二例完全不同,弓背搭脑变成了直搭脑,栏杆式的靠背扶手变成了列屏式,座面以下是双须弥座与三弯腿的组合结构。前二例接近宋代造型,而后二例接近清代造型。后来产生的造型,前期固然不可能有,但前期的造型后人却可以沿用和仿制。虽然区区几例画像不能描述明代宝座的真实,造型的多样化而致合流汇聚的状况也隐约其间,但是纵观宝座形制由早及晚由宋至清发生变化的基本脉络还是泾渭分明的。

 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