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总理答记者问观察之一】重申“债务风险可控”基调,下一步,“开正门”,将地方债纳入预算管理,“堵歪门”,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对金融产品违约,坚守底线思维不会变,即避免“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及时“侦测”和“处置”或意味着打破刚兑短期内仍难看到。
【李总理答记者问观察之二】公布权力清单推进简政放权。法制反腐,制度来管权、管钱。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推进“权力清单”公布,界定权力的边界,防止滥用权力。
【李总理答记者问观察之三】坚持平衡政策,保持政策定力。最大挑战在“经济下行”与“财政货币政策空间有限”造成的多难选择。对策仍是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保持合理区间,既不放任经济下行,又不盲目放水刺激。不要再寄希望于刺激政策了。
【李总理答记者问观察之四】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也是本届政府的特点。放松管制,可以释放很多产业的活力,主要体现在服务业。政府放权后,更多精力用在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
【李总理答记者问观察之五】淡化经济增长率,容忍经济目标弹性,强化就业在政策决策中的重要性。“GDP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左右就是有弹性,高一点低一点是有容忍度的”。政策对经济下行的容忍度提高,不会仅看到经济增长下行就刺激,而需要综合观察就业和居民收入等相关指标。
【李总理答记者问观察之六】“牵牛鼻子”的改革是重点:①行政体制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市场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②财政和金融改革作为重头戏,继续对小微企业减免税费;③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不会停顿,可以关注资产重组、产业升级方面的改革,国企与国企之间的资产整合重组比较可能实现,尤其是医疗、养老、金融等服务业,触动利益也要“义无反顾”。
【李总理答记者问观察之七】房地产调控新思路,较以往略有松动,更加灵活:一是“分类施策”、“分城施策”,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人群之间不再一刀切;二是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政府的重点是“保基本”,今年将加快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
【李总理答记者问观察之八】治理雾霾等污染的核心是转变过去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预计钢铁、煤炭、水泥等领域产能去化会加快,燃煤替代会对相关行业产生不同影响。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静待首都经济圈规划出台。电厂燃煤清洁化、直燃煤改气相关公司值得关注。
【李总理答记者问观察之九】出口升级必须以产业升级为基础,高铁等高端装备出口值得关注。一是作为消化产能转移的突破口,二是推动国内产业和经济升级。
【李总理答记者问观察之十】打造民生保障安全网的三件事: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我们认为,教育和社保思路和举措比较清晰,医疗改革是重点突破领域,公立医院民营化会有机会。
【李总理答记者问观察(总结)】总理第二次答记者问,内容简洁,经济议题为主。核心思路:淡化经济增长,容忍经济目标弹性,不搞刺激政策,改变房地产一刀切,严防信用风险,兜住民生保障底线,改革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