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战争史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仅用两月 却用9年时间进行准备

2013-09-30 11:50:11 来源:  作者:
摘要: 能打仗——军队职能之所系,体现的是足够的底气与勇气;打胜仗——军队荣光之所求,体现的是超强的实力与能力。然而,要做到能打仗、确保打胜仗,绝非一日之功

 能打仗——军队职能之所系,体现的是足够的底气与勇气;打胜仗——军队荣光之所求,体现的是超强的实力与能力。然而,要做到能打仗、确保打胜仗,绝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的事情。

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战役中,经过一天惨烈的激战,英普联军统帅威灵顿公爵在只有67000人和184门火炮的劣势下,彻底击溃了拿破仑所统率的拥有264门火炮的74000名法军。战后曾有人问威灵顿,从什么时候做好了打败拿破仑的准备?威灵顿回答说,从伊顿公学的操场上开始的。也就是说,他准备了足足30年。

同样,在100多年之前,德国宰相俾斯麦也讲过一句名言:“萨尔瓦和色当胜利的荣誉属于日耳曼的小学教师。”因为在19世纪中叶,普鲁士在追求国家统一时,为了增强整个民族的自信心,从小学开始,就对孩子们进行自强不息教育,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以至他们长大成人后,作战非常勇敢,终于取得了萨尔瓦和色当这两次重大战役的胜利,统一了德国。

《孙子兵法》中突出强调:“善战者先胜而后求战。”先胜者,未战之前,已见胜负也;求先胜,是一种深远的谋划,只能从战前建设阶段来思考。《虎钤经》中同样讲:“善用兵者,防乱于未乱,备急于未急。”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现代战争与其说打战时的“瞬间释放”,不如说打充分的“超前准备”;同敌人争速度于明天,漫长的跑道却在今天;战争愈趋于速决,战争准备就愈趋于持久。以色列入侵黎巴嫩虽然只有两个半月,但战前准备却用了9年。期间,以色列从国外购置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和电子设备,完成了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用8个月时间精心研究作战方案,对巴解阵地和叙军地空导弹进行了周密侦察。

凡事自有其内在逻辑与规律。从事建筑的,需要先打牢稳固的基础,才能建起摩天大楼;从事舞蹈的,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方能做出优美的造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然而有的部队总喜欢去练“一分钟”,却将“十年功”置之不理,这种做法的危害不言自明。着眼练好“十年功”,随时随地都能有效应对“一分钟”;而只搞“一分钟”,作战任务、战场条件一旦发生变化,所有的训练成效都将可能化为乌有。在这方面,历史已经给了我们足够深刻的教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位专家曾言:对于任何技能,仅仅知道了,没用;泛泛理解了,没用;什么时候才有用?熟练了才有用。尤其是现代兵器,智力因素已渗透到每个部件,即便把高技术兵器摆到你面前,没有三年五载的揣摩和积累,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技巧,也难以破译和掌握,更不用说熟练与精通了。有人调查,一名坦克兵至少要3年、飞行员至少要5年才能上战场。高技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构造复杂,一方面又非常脆弱,操作不好,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

能打仗、打胜仗,没有捷径,无法速成,偶尔的“特效药”也许管一时之用,但不会总管用。诸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这些道理,在打赢未来战争中仍然贵如黄金。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